新聞中心 NEWS CENTER
“十三五”規劃總體框架在保增長、農業現代化、生態文明、扶貧等四處有明顯的變化與亮點。其中,總框架中增加了單獨的保增長部分,且放在第一位,這與十二五中“轉方式”居首位相比有變化。習近平表示:要推動經濟總量上臺階。此外,農業現代化、生態文明和扶貧都被單獨列出,作為總框架的一部分。
農業現代化從新農村中拿出、扶貧從民生中拿出、生態文明被單獨列出,作為總框架的一個部分。習近平表示:同步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薄弱環節是農業現代化。并強調要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質量的增長點,成為展現我國良好形象的發力點。習近平還稱,要采取超常舉措拿出確保在既定時間節點打贏扶貧開發攻堅戰。
此外,在區域戰略方面,十三五規劃將以往割裂區塊、各自發展轉變為共贏發展,形成區域上的有機條帶。三大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分別為:京津冀一體化、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長江經濟帶。
華泰證券表示,十三五規劃中人口戰略的重要度大概率將大幅上升,不僅僅有生育政策的轉變,更將會有全面系統的人口戰略研究和人口應對政策。十三五期間,整個中國人口格局將進入大轉折時期。人口格局的大轉折,對于經濟增長、轉型升級、社會保障、基本公共服務和區域發展格局都將產生深刻的影響。十三五需要全面系統的新的人口戰略,來支撐經濟社會轉型升級,支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
華泰指出,目前來看,十三五規劃主題投資機會重點在于:人口與健康(生育、養老、醫療健康);海洋經濟;農業現代化(現代農業、土地市場建設);制造2025中,重點突破的十大領域;生態文明;新能源汽車、智能車聯網、智能家居、可穿戴設備等通過供給創新來創造消費的最終消費領域;能源生產與消費革命;扶貧(西部基建、資源開發、產業投資)。
以下為報告節選:
1、“十三五”總體框架的預期方向與變化
今年 5 月底的浙江考察中,習近平在華東 7 省市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會上,首次提出了十三五規劃的總體框架:在保持經濟增長、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推動創新驅動發展、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改革體制機制、推動協調發展、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扶貧開發等方面取得明顯突破。
習近平在華東7省市黨委負責人座談會上提出的十三五規劃總體框架習近平在華東7省市黨委負責人座談會上提出的十三五規劃總體框架
相比十二五規劃的總體框架,習近平的十三五規劃總體框架中有4處明顯的變化與亮點:
第一、總框架中增加了單獨的保增長部分,且放在第一位,這與十二五中“轉方式”居首位相比有變化。習近平表示:要推動經濟總量上臺階。
第二、農業現代化從新農村中拿出,作為總框架的一個部分,這與“十二五”中以“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總框架的組成部分相比有變化。習近平表示:同步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薄弱環節是農業現代化。習近平在關于十三五規劃的三次調研考察中,也三次提到農業現代化。
第三、生態文明作為總框架的組成部分,這與“十二五”中以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為總框架的組成部分相比有變化,是一種上升。習近平表示:要科學布局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扎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質量的增長點,成為展現我國良好形象的發力點。
第四、扶貧從民生中拿出,單獨作為總框架的一個部分(民生仍為總框架的組成部分),這與十二五中扶貧僅為“民生”中的一小部分內容相比有變化。習近平表示:要采取超常舉措,拿出過硬辦法,按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要求,用一套政策組合拳,確保在既定時間節點打贏扶貧開發攻堅戰。習近平在十三五專題調研的第二站貴州就重點考察了扶貧開發工作。
2、“十三五”區域戰略的預期方向與變化
(1)割裂區塊向有機條帶轉變
十三五規劃的區域戰略將從以往割裂區塊、各自發展向更大范圍內的協調和共贏發展轉變,形成區域上的有機條帶。十二五的區域振興政策以西部、東北、中部、東部或更小范圍的區塊為主體基本覆蓋了全部地區。十八屆三中全會后,確定了三大區域發展總體戰略:京津冀一體化、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長江經濟帶。
這三大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在十三五期間將指導中國形成新的戰略地圖,我們歸結為一縱三橫一心臟。其中三橫一心臟即是當前國家所全力布局推動的三大區域發展總體戰略,三橫是上絲綢之路經濟帶,中長江經濟帶,下海上絲綢之路,一心臟是京津冀。而一縱是指改革開放前三十年受益最多、發展最快的東南沿海區域。
三橫一心臟的三大區域發展總體戰略三橫一心臟的三大區域發展總體戰略
(2)更加注重東部地區的存量規劃
十三五將會更多地考慮如何發揮東部地區優勢和促進東部地區轉型升級,從過往以增量建設的規劃為主向更加注重結構調整型的存量規劃轉變。發改委在啟動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新聞發布會上曾表示:在堅持原有的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政策的基礎上,十三五規劃可能要更好地考慮怎么能夠發揮東部沿海地區的優勢,使得東部沿海地區在轉型升級方面走在全國的前列,東部沿海地區的轉型升級對全國轉型升級具有決定性的作用。習近平的十三五專題調研首站也選擇了東部經濟強省浙江,并召開主要來自東部發達地區的華東 7 省市黨委負責人座談會,聽取對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意見和建議。
(3)東北是大問題
十二五期間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在區域戰略篇中為第二章,重要度被放在較高的位置,但是區域振興政策的作用發揮地并不理想。近年來,東北地區作為國企云集的重要工業基地,經濟增速卻連續墊底,并出現早于全國大多數地區的人口危機。一年來,國家領導人多次赴東北考察調研,習近平的十三五專題調研第三站也選擇了東北吉林。我們認為,東北重振將是十三五區域發展的重點內容之一。十三五期間,在中國制造2025的國家戰略和東北重振的政策傾向下,老工業基地東北將有可能從大問題逐步走向大機遇。
3、“十三五”創新戰略的預期方向與變化
十三五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將會更加重視科技創新的產業化應用和企業為主體的各類創新,從科研創新為重點擴展至科技創新、產業創新、企業創新、市場創新、產品創新、業態創新、管理創新等全方位的創新,創新驅動力加大。
十三五的全方位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十三五的全方位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十二五規劃綱要中,第七篇為“創新驅動,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包括三章: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加快教育改革發展、造就宏大的高素質人才隊伍,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點在科研端。
發改委在啟動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新聞發布會上曾表示:希望通過十三五的努力,接近或進入高收入國家的行列。沒有創新驅動和結構升級是很難實現的。怎么能夠更好地實現創新驅動,更好地實現轉型升級,一定是我們十三五需要重點研究的問題之一。習近平在十三五總體框架中提出: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科技創新、產業創新、企業創新、市場創新、產品創新、業態創新、管理創新等,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
4、“十三五”消費需求戰略的方向與變化
十三五規劃在擴大消費需求長效機制問題上,將從重點關注需求端機制轉向更加重視供給創造消費的問題。在十二五規劃綱要中,“建立擴大消費需求的長效機制”部分的主要內容包括:把擴大消費需求作為擴大內需的戰略重點,通過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和營造良好的消費環境,增強居民消費能力,改善居民消費預期,促進消費結構升級,進一步釋放城鄉居民消費潛力,逐步使我國國內市場總體規模位居世界前列。十二五主要研究的是從需求端考慮,如何提升居民收入來擴大消費需求。
發改委在啟動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新聞發布會上曾表示:十三五在研究擴大消費需求長效機制的問題上,可能更多需要關注的是怎么研究供給創造消費的問題。也就意味著,十三五可能主要研究的是從供給端考慮,如何通過供給來創造消費需求。
5、“十三五”人口戰略的方向與變化
十三五規劃中人口戰略的重要度大概率將大幅上升,不僅僅有生育政策的轉變,更將會有全面系統的人口戰略研究和人口應對政策。
從 2013 年單獨二孩政策到現在衛計委正在緊鑼密鼓制定的全面二胎政策,我們看到生育政策已經有了明顯地變化,但十三五人口戰略將不僅僅局限于生育政策的變化。十三五期間,人口總量、勞動適齡人口結構、人口城鄉結構進入轉折時期,人口結構老齡化進入深化時期,整個中國人口格局將進入大轉折時期。人口格局的大轉折,對于經濟增長、轉型升級、社會保障、基本公共服務和區域發展格局都將產生深刻的影響。十三五需要全面系統的新的人口戰略,來支撐經濟社會轉型升級,支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
發改委在啟動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新聞發布會上曾表示:十三五的時候應該對中國的人口政策進行一個全面系統的研究,大家已經看到的是一些微小的變化,十三五圍繞人口的問題,不光是生育政策的問題,還包括老齡人口的問題,都要有系統的應對之策。
6、“十三五”生態文明建設與節能環保領域的方向與變化
十三五期間節能環保力度會進一步加大,十三五規劃中的節能環保相關問題有可能會并入生態文明部分,形成整個生態文明建設的落地規劃。
一方面,我們看到習近平提出的十三五總體框架中,生態文明成為總框架的組成部分,而非十二五中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為總框架的組成部分。另一方面,國家發改委的十三五前期研究課題目錄在課題負責人遴選與公開前后一個月的時間內,發生了重要變化,去掉了三個課題研究方向,其中包括《環境治理重點及模式創新》《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及綠色低碳發展》兩個與節能環保相關的課題。我們認為:兩個節能環保相關的課題內容有可能被并入了《生態文明建設及制度研究》這個重大課題中,作為一整個系統性問題來研究,所以我們認為課題被去除并不意味著節能環保在十三五規劃中的分量下降,反倒是生態文明體制這個系統性問題的分量上升。十三五時期,將是生態文明建設從口號變為落地規劃的關鍵時期。
7、“十三五”制造強國戰略的方向與變化
今年以來,制造強國戰略上升為國家戰略高度,十三五時期將是《中國制造2025》十年戰略的第一個五年關鍵期。根據中國制造 2025 的階段性目標:到2020年,基本實現工業化,制造業大國地位進一步鞏固,制造業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掌握一批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優勢領域競爭力進一步增強,產品質量有較大提高。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取得明顯進展。重點行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明顯下降。
我們認為,深入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將是十三五期間制造強國戰略的重點方向,新一代信息技術、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農業機械設備將是“十三五”期間制造強國戰略的重點突破領域。
8、“十三五”科技創新與重點研發任務的方向
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面向事關國計民生需要長期演進的重大社會公益性研究,以及事關產業核心競爭力、整體自主創新能力和國家安全的重大科學問題、重大共性關鍵技術和產品、重大國際科技合作,按照重點專項的方式組織實施,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領域提供持續性的支撐和引領。因此,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是我們洞察十三五期間產業技術發展方向、挖掘中長期投資機會的重要參考信息。根據今年 2 月印發的《關于開展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優先啟動重點研發任務建議征集工作的通知》,科技部要求各部門、各地方從下文的幾個方向提出十三五優先啟動的重點研發任務建議,作為形成重點專項的重要基礎。我們從中能夠對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進行前瞻梳理,挖掘其涉及的相關細分投資方向。
9、“十三五”規劃專家委員會的變化及行業分布
十三五規劃與過往五年規劃相比,一個較大的不同在于專家委員會人數和結構的變化。十一五規劃專家委員會成員 37 人,十二五委員會成員 36 人,陣容基本保持未變。
但十三五規劃的專家委員成員大幅增加至 52 人,并且有 5 人來自實業與金融界,這 5人包括格力集團、比亞迪、中糧集團等知名企業的董事長,以及中國銀行董事長、國開行的黨委副書記,這在過往的五年規劃專家委員會中是沒有出現過的,我們認為這意味著企業在國家規劃中話語權和重要性的大幅提升。另外,專家委員會中研究行業/產業領域問題的專家人數占比最多——21 人,這 21 人的研究領域主要為:醫療衛生、節能與環保、新材料、食品安全與輕工業、農業、計算機與信息化、國防軍工、交通運輸、機械、文化、海洋經濟。
10、十三五規劃前期研究重大課題的方向與變化
十三五規劃前期研究重大課題,相比十二五新增了9個方向的研究,分別是:擴大消費需求長效機制、信息經濟、戰略性新興產業、人口發展戰略和政策、健康保障、企業走出去、經濟體制改革、土地制度改革與土地市場建設、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及制度體系。我們認為,這9個新增研究方向都將成為十三五規劃的重要內容。
綜合前文我們對十三五規劃預期方向與變化的梳理,我們認為目前來看,十三五規劃主題投資機會重點在于:
人口與健康:生育、養老、醫療健康
海洋經濟
農業現代化:現代農業、土地市場建設
制造 2025 中重點突破的十大領域
生態文明
新能源汽車、智能車聯網、智能家居、可穿戴設備等通過供給創新來創造消費的最終消費領域
能源生產與消費革命
扶貧:西部基建、資源開發、產業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