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NEWS CENTER
9月13日,中央印發《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對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作出重大部署。國務院國資委主任、黨委書記張毅就《指導意見》的制定和實施等問題,做出解釋。
張毅在接受新華社采訪時表示,《指導意見》起草的背景是在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取得重大進展,總體上已經同市場經濟相融合的情況下,針對國有企業在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布局結構等方面的問題出臺的。因為在未來,國有企業面臨的國際競爭更加激烈,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對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推動中國經濟實現中高速增長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此外,張毅還針對國有企業改革的重點任務、國有資產監管、增強國有企業市場競爭力等民眾最關注的問題一一做出解答。
以下為精選部分訪談內容:
國企改革的六項重點任務
新華社:請您談談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
答:國有企業改革的主要目標是,到2020年,形成更加符合我國基本經濟制度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現代企業制度、市場化經營機制,國有資本布局結構更趨合理,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備、善于經營、充滿活力的優秀企業家,培育一大批具有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國有骨干企業,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明顯增強。
圍繞實現國有企業改革的目標,要抓好六項重點任務。一是分類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將國有企業分為商業類和公益類,推動國有企業同市場經濟深入融合,促進國有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機統一。二是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推進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建立企業領導人員分類分層管理制度,實行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企業薪酬分配制度,深化企業內部用人制度改革。三是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以管資本為主推進國有資產監管機構職能轉變、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推動國有資本合理流動優化配置、推進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四是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引入非國有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改革,鼓勵國有資本以多種方式入股非國有企業,探索實行混合所有制企業員工持股。五是強化監督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強化企業內部監督,建立健全高效協同的外部監督機制,實施信息公開加強社會監督,嚴格責任追究。六是加強和改進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貫徹全面從嚴治黨方針,充分發揮企業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加強企業領導班子建設和人才隊伍建設,切實落實企業反腐倡廉“兩個責任”。
如何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
新華社:圍繞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提出了哪些改革措施?
答: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是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新要求,是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方向和重點。為此,《指導意見》提出:一是以管資本為主推進國有資產監管機構職能轉變。準確把握履行出資人職責的定位,建立監管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實現以管企業為主向管資本為主的轉變。該管的要科學管理,決不缺位,重點管好國有資本布局、規范資本運作、提高資本回報、維護資本安全;不該管的要依法放權,決不越位,將依法應由企業自主經營決策的事項歸位于企業,將延伸到子企業的管理事項原則上歸位于一級企業,將配合承擔的公共管理職能歸位于相關政府部門和單位。二是以管資本為主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改組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作為國有資本市場化運作的專業平臺,依法自主開展國有資本運作,對所出資企業行使股東職責,按照責權對應原則切實承擔起保值增值責任。三是以管資本為主推動國有資本合理流動優化配置。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優化國有資本布局結構,增強國有經濟整體功能和效率。四是以管資本為主推進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穩步將黨政機關、事業單位所屬企業的國有資本納入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體系,加強國有資產基礎管理,建立覆蓋全部國有企業、分級管理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
七大領域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
新華社:對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提出了哪些要求和措施?
答:《指導意見》明確,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要以促進國有企業轉換經營機制,放大國有資本功能,提高國有資本配置和運行效率,實現各種所有制資本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為目標;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堅持因地施策、因業施策、因企施策,宜獨則獨、宜控則控、宜參則參,不搞拉郎配、不搞全覆蓋,不設時間表,成熟一個推進一個。要引入非國有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改革,鼓勵非國有資本投資主體通過多種方式,參與國有企業改制重組或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增資擴股以及企業經營管理,實行同股同權,切實維護各類股東合法權益;在石油、天然氣、電力、鐵路、電信、資源開發、公用事業等領域加快向非國有資本推出一批符合產業政策、有利于轉型升級的項目;開展多類型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試點,逐步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要鼓勵國有資本以多種方式入股非國有企業,通過市場方式,以公共服務、高新技術、生態環保、戰略性產業為重點領域,對有發展潛力、成長性較好的非國有企業進行股權投資;鼓勵國有企業通過投資入股、聯合投資、重組等多種方式,與非國有企業進行股權融合、戰略合作、資源整合。探索實行混合所有制企業員工持股,在試點取得經驗基礎上穩妥有序推進。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要依法依規、嚴格程序、公開公正,切實保護混合所有制企業各類出資人的產權權益,杜絕國有資產流失。
如何強化監督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新華社:請您談談在國有企業改革中,如何強化監督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答:國有企業要先加強監管、防止國有資產流失,這一條做不好,國有企業其他改革難以取得預期成效,這是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的一條重要經驗和工作要求。為強化監督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指導意見》強調:一是強化企業內部監督。完善企業內部監督體系,加強對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資產聚集的部門和崗位的監督,強化內部流程控制,防止權力濫用。二是建立健全高效協同的外部監督機制。強化出資人監督,加強和改進外派監事會制度,加強審計、紀檢監察監督和巡視工作,整合監督力量,形成監督工作的閉環。三是實施信息公開加強社會監督。完善國有資產和國有企業信息公開制度,及時回應社會關切,有效保障社會公眾對企業國有資產運營的知情權和監督權。四是嚴格責任追究。建立健全國有企業重大決策失誤和失職、瀆職責任追究倒查機制,建立健全企業國有資產的監督問責機制,堅決遏制侵吞、貪污、輸送、揮霍國有資產等腐敗現象,嚴厲查處違法違紀問題。